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08 15:37: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张以“法”治国?
C.提出了“君舟民水”观点?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西方人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请问,下列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 ②倡导“礼” ③提倡“仁政” ④“为政以德”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主张“有教无类”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因此C符合题意。A不对,材料无从体现;B不对,这属于孔子教育方面的思想;D不对,这属于孟子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年来孔子学院已遍及五大洲。而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由此看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伏尔泰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
B.从孔子学院变体汉字标识看,其主要职责是推广汉语而非仅介绍孔子
C.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孔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D.《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开始流传前欧洲人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