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8 15:37: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3、判断题  有人评价苏格拉底是“西方孔子”。苏格拉底与孔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似的思想是
[? ]
A、万物起源于水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知识即美德



4、判断题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墨家的“兼爱”思想



5、判断题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