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08 15:33: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1914年世界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家
百分比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0
俄罗斯
38
德国
13
中国
5
法国
20
美国(1913)
30
A.中国、德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C.英国此前的外贸政策保持不变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平均关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坚持或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排除A、B两项。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正确选项为C项。
点评: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国家实力的增强也要求实现自由贸易,让自己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能够进入到世界各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自由主义政策。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美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但是国家实力还是英国最强,因而英国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就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经过知识点。关键信息:15世纪末、非洲索马里沿海。从时间和地理位置,首先可排除BC项,而迪亚士仅是到达好望角,故排除A项,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与17世纪欧美殖民扩张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
A.今天的全球化各国之间是平等的,而殖民扩张是一种侵略
B.都是由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发展
C.都是由先进国家来主导
D.都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是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带来了贫富分化等社会危机。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6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 (2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4分)
材料二: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材料三:“(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 ,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3)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2分)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 (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4分)
材料五: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2分)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流向:由亚洲流向欧洲。(2分)原因:欧洲的经济远没有亚洲发达;亚洲有其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国家富裕,手工业发达,丝织业、制瓷业发达,印度的棉纺织业发达;旧的商路畅通。(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3)“旧工业”指:传统手工业。(2分)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关系: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下产生并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比始终处于劣势,已经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答出关键词“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融入”或表述出材料的信息“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即可。)
(4)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答出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可。)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可知当时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是亚洲流向欧洲;其原因可从13—14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经济实力、手工业水平、旧的陆上和海上丝路等角度进行对比后回答。
(2)抓住关键信息“16世纪”、“美洲……传入欧洲”、“西班牙胡椒”、“17世纪”、“荷兰人的功劳”可综合判断为新航路开辟以来,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早期海外殖民扩张。考查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及其后续历史事件。
(3)注意重要信息“清末”、“旧工业衰落”、“日常所服用者……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可知这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情况下,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等传统手工业衰落。据此不难得出当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扮演的地位;至于“关系”,可从半殖半封环境下中国民族工业的经济实力及其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角度回答。
(4)中国产品从很难进入到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其原因可综合20世纪五六十代和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实力状况、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特点特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