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5:30:38
1、判断题 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
B.在夜市里卖唐三彩
C.在居住区内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
D.必须接受政府管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1分)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2分)
(4)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分)
参考答案:(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3分)
(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1分答一点即可)
(3)表现:成为商业大都会;手工业发达;外商云集;水运发达;夜市繁华。(2分答两点即可)
(4)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2分答两点即可)
(5)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②唐朝长安城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③宋代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④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新高峰
[? ]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兴起于古代的农村庙会习俗至今仍有很高的影响,著名的山东泰山庙会、北京白云观庙会等经久不衰。庙会习俗体现了古代?(?)
A.草市与儒家信仰的统一
B.草市与宗教习俗的结合
C.市坊制度向农村的扩展
D.农村市镇兴旺发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干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农村集市数目增长很快,这一现象说明在这一时期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ABC三项在表中无从体现,应该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