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5:25:21
1、判断题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孙中山后来写道:“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朝野贤豪……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由此可见,在欧洲这段期间,孙中山萌生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族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说明孙中山看到欧美虽然富强,但是贫富悬殊严重,民生没有显著的改善,因此提出民生主义即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AC与此不符,D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三民主主义在民权方面的质的飞跃与进步表现在?(?)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B.提出普遍平等的主张
C.谋求改善工农的生活
D.提出国共合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
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国”的?(6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5分)(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2分)
(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6分)
(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的优势。(2分)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1分)
(4)革命屡遭挫折,认识有所深化;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4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即可。第(2)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第(3)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依据材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
点评:孙中山早期主张变法,通过学习西方的制度走改良之路,实现祖国的富强,但是其努力最终没有成效,后来走向了革命之路,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创立民国。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主的一大进步。但是革命的成果落在了袁世凯手中;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促使孙中山最后走向了国共合作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 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分)
(3)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参考答案:( 1 )① 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② 思想:三民主义.③ 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l 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 分)
( 2 )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3 分)
( 3 )① 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4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分)。
本题解析:(1)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主张民主共和,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晚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国民大革命。
(2)考查毛泽东思想,在井冈山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延安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考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南方谈话”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注意比较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的共同特点。
点评:本讲内容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的时代性及意义,三大政策的认识,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理论贡献等,近年来此处高考题较少,多为选择题。本讲内容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内容及影响,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作用,“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及意义,三者的继承发展关系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