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5:13:43
1、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藩"指 (?)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
材料二?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样。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并随着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材料三?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指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以上材料节选自福泽谕吉《脱亚论》
(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其肖像被印在日本一万元钞票——?“万元札”上。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洋文明随着交通手段的便利强劲东传;对于西洋文明,只能学习,不能阻挡;西洋文明传入日本,是从长崎开始,逐渐东传;日本应该主动彻底学习西洋文明,“文明开化”。
(2)观点正确。日本要“脱亚入欧”,与欧洲殖民者共进退;日本要用欧洲殖民者对待中国、朝鲜的办法来对待中国、朝鲜,即主张日本侵略中国、朝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C项不准确;这反映的是废藩置县的表象。D项不
正确;这与题干不相吻合。B项反映了它的实质。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1? (按: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伊腾博文上书建议“废藩”。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劝萨摩、长州、土佐、肥前藩主向朝廷申请“奉还版籍”)今诸侯之领地,皆朝敌德川所授,并无天皇之印玺,这是滑稽的。?——《明治维新的再探讨》
材料2? (1869年3月,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奉还版籍”)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体也。一日不可假者大权也……臣等所耕乃天下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谨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为处理,当与者与之,当夺者夺之。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敕令而重定……?——《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3?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4?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5?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釜山港。?——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6?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1872年征兵告谕
请回答:(1)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朝廷”与各藩关于“奉还”的真正含义。(4分)
(2)材料3的含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材料4的核心思想是什么?(6分)
(3)据材料5、6,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说时指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大批志士仁人来到旧本,"学习近代科学技术和民主进步思想,探求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某班同学在收看了有关的电视新闻后,就明治维新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措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以下三种观点:
甲: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乙:是推行殖产兴业。
丙:是倡导文明开化。?
材料二?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1)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期识,举出日本改革后体制上、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4分)
参考答案:(1)甲:建立中央集权,消除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
乙: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4分)
丙:文明开化,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变革的顺利推行扫除
了障碍。(2分)
(2)体制:近代天皇制度。精神:灌输忠君思想;军国主义精神(或武士道精神(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