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08 15:11: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材料二:照片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们时代的和平”。

⑴ 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2分)
⑵ 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4分)
⑶ 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做一评述。(4分)


参考答案:(1) 英国。(1分)德意的侵略扩张行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1分)
(2) 英、法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表示不干预,事后仅以一纸抗议,不久又承认了这一事实;(2分)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2分)
(3) 英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它牺牲小国利益,以其达到英、法“避战求和”、“祸水东引”的目的。它纵容了法西斯的扩张,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隔阂,同时又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速了德国的战争步伐。不久,英法自食其果。(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广田外相说:“日本人民近来认为美国对中日战争的举止,将同它对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一样。”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日本侵华态度是( ? )?
A.支持日本发动事变
B.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
C.保持“中立”态度
D.支持国民政府抗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公使扬马萨里克:“如果你们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这里的“先生们”指的是?(?)
A.希特勒、墨索里尼
B.罗斯福、丘吉尔
C.斯大林、张伯伦
D.张伯伦、达拉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邮票中心印有“抗战建国”字样。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

(1)材料一邮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4分)
材料二?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夸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2)材料二中“克里米亚的会晤”指的是哪次主要会议?其主要意义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 中美结盟,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中美两国的治国理念是一致的。(4分)
(2)会议:雅尔塔会议。(2分)
意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规划了战后国际秩序。(4分)


本题解析:(1)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的邮票发行的目的是“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邮票中心印有的“抗战建国”字样等信息反映了当时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邮票设计者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并列,反映了中美两国的治国理念是一致的。
(2)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克里米亚的会晤”指的是1945年初苏、美、英三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盟国彻底打败德日侵略者的军事行动计划,而且就如何处置战败国及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对于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