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8 15:11: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主义一种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它起源于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而极端膨胀于德国希特勒纳粹党,给人类历史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和灾难。
材料二?美国总统布什对恐怖主义作了这样定义:8月31日在美国退伍军人大会上,正式将美国的全球”,指明美国的这场战争是世纪的意识形态决战”,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力量”与“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一场战争。他在侈谈“民主与自由”之后,强调“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是20 世纪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继承者。
(1)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的残忍暴行有很多表现,请以典型事件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什所提的“伊斯兰法西斯主义”和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最主要的异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德国对犹太民族的灭绝性屠杀;日本法西斯的南京大屠杀;日本法西斯的细菌战、人体实验等。
(2 )相同:都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都表现为惨无人道的暴力屠杀。不同: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主体的政治行为,而现代的恐怖主义则是没有政府主体来组织实施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  
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同点。苏德战争是希特勒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而太平洋战争是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故两者的相同点是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注释: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兰特之跪”发生的背景。(8分)
(2)图2漫画反映了哪些信息?和图1相比,给你什么启示?(7分)


参考答案:
(1)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大肆屠杀犹太等民族,犯下严重罪行;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组建欧共体;当时德国政府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纳粹德国的暴行;为了缓和东西方矛盾,改变联邦德国在世界被孤立的被动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德国的形象。(8分,任答4点即可)
(2)信息:日本随着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由于发动二战罪孽深重,又不能正视历史;严重伤害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入常得不到支持。(4分)
启示:只有正确面对历史问题,积极维护世界和平,才能赢得各国尊重。(3分)


本题解析:
(1)图1反映了1970年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相关史实,概括“勃兰特之跪”发生的背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大肆屠杀犹太等民族;两极格局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组建欧共体;当时德国政府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纳粹德国的暴行;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德国的形象。
(2)漫画“请支持我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标语反映了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崛起,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歪曲历史”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从亚洲邻国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争常”遭到反对。德国、日本对待战争的态度说明只有正确面对历史问题,才能赢得各国尊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做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此语表明罗斯福( ? )
A.指出法西斯国家已形成侵略同盟
B.指出反法西斯国家应当相互支持
C.指出组成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性
D.指出英美应全力支持苏联的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 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在国会发表演说称:“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得到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给自己留下天空……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希特勒在所著的《我的奋斗》中说:“新德国又不能不沿着从前的骑士所走的道路进军,以求用德国的剑使德国的犁有土可耕。”“应该集中全力来和法国作一番最后较量……德国的确认为消灭法国只是一种手段,为的是要使我们民族在消灭法国以后才能在其他方面进行扩张。”
请回答:
(1)两段材料的共同主张有哪些?
(2)材料二阐述其主张的依据是什么?
(3)德国为什么不断出现上述有共同倾向的主张?


参考答案:(1)打败法国,向外扩张,扩展领土。
(2)历史上德国骑士的做法,法国对德国的威逼和限制。
(3)德国具有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


本题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德国完成统一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背景及德国所具有的社会特点去分析问题。要从材料中得到有效信息,回答第(1)问和第(2)问,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德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的传统。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