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时间:2017-08-08 15:05: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材料一?贾思勰:“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候。”
材料二?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1891年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李大钊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来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孝公为实现其理想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7——19世纪法国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李大钊对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政治理想的一致性。(8分)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6分)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奖励军功(4分)
(2)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思想;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局变幻,君主派和共和派反复较量,社会动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并逐渐得以巩固。(8分)
(3)康有为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李大钊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4分)
政治理想的一致性:救亡图存,通过社会变革,实行民主政治(2分)
(4)有利条件: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4分)
政治措施: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实现依法治国;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2分)
经济措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候”可以得出其措施为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最终使秦国迅速强大,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依据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符合材料中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结合相关史实可有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思想;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局变幻,君主派和共和派反复较量,社会动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并逐渐得以巩固。
(3)由材料“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可以得出康有为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李大钊为首的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无论是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激进派,都旨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所以都强调救亡图存,通过社会变革,实行民主政治
(4)从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为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完善民主政治,经济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华沙条约组织的总部在
A.华沙
B.莫斯科
C.斯大林格勒
D.贝尔格莱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把东欧地区视为保障本国安全的“安全带”,它采取措施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苏、保、匈、波、罗、捷、阿和民主德国于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根据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华沙条约组织的总部地点
点评:华约组织的性质与作用。性质:华沙条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它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作用: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它也是苏联控制东欧的工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漫画:《我也是出于善意》。“善意”的真正含义是

①单纯的经济援助
②遏制苏联的力量 
③扶植和控制西欧
④建立北约组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①是错误的;马歇尔计划不是单纯的经济援助。它的真正的目的是遏制苏联,争夺世界霸权。通过排除法,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