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5:02:23
1、判断题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
A.报刊杂志
B.电报电话
C.电影电视
D.互联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他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6.多数家长和教师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请回答:(1)你如何认识中学生上网的影响?
(2)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策?
参考答案:(1)①正面影响: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观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②负面影响: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极易引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互联网的隐蔽性,可能导致中学生道德品质滑坡;互联网的虚拟性,易造成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2)提出的对策或建议:
首先:要重视互联网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
其次: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可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其三:细心观察,取得家长配合,及早避免和矫正“网络成瘾症”。
本题解析: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题材 | 本埠 | 全国 | 国外 |
数量 | 57篇 | 80篇 | 37篇 |
比例 | 33℅ | 67℅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D项未体现;从表格数据来看,报道全国和国外的新闻占了绝大部分,可以看出《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故选B。C项乡土意识材料没交代,无法判断。
点评:近代报刊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后来得到一步步的发展。中国人的新闻观念也开始出现,关注国内外大事。与此相关的近代通信的发展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3)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第(1)问,报业的发展反映了清末中国的内外危机;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直接概括即可;第(3)问,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联系考查;第(4)问,要依据前三问的问题概括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