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8 14:58: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 ]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
B.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材料一:产业技术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纤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大市场中占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世界多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摘自吴季松《知识经济》
? 材料二:目前已在开展的通迅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共同的人类共性以及对未来的共同关切和希望。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有的人能利用新技术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有的人则由于贫困或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不能这样做。如果各国政府和整个社会不能提高对教育的承诺,这一分化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摘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前言》
? 材料三:美国对发展科技的投资的绝对值一直居世界首位。……1989年达到1323.5亿美元,超过英、法、日、西德四国的总和……(美国)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类人才约6000~11500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据统计,1982年全美69万科研人员中,1/3是从国外引进的。……(1980年)日本“咨询—产业结构审议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这一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5年)欧共体12国与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一项泛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诞生……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地位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 材料四:部分国家高等教育入学情况比较表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持其经济优势采取了哪些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四则材料指出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竞争的焦点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尖端科技的)究开发。
(2)竞年的焦点是科技与人才。
(3)发展中国家只有努力发展本国的教育,提高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依附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B.工业革命后的晚清政府
C.大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   
D.赫鲁晓夫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题目中有两句限制性的话“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和
“正确战略判断”,分析选项A项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封建主的奢侈享乐上,没有适应时代需要;B项工业革命后的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也没有适应时代需要;D项赫鲁晓夫开展种植玉米运动没有考虑到苏联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玉米不合和本国的国情;C项罗斯福新政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描述的是美国在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时不得以直接销毁产品的现实,产品销毁的原因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市场萎缩使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所致,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生产和市场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答案选B项,A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
点评:经济危机爆发时的主要表现是: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而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直接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就无法避免和消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最终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不是为社会捐资,故B项不对,而一般民众面对国家危机之际最好的做法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做即遵纪守法则有利于克服危机。而C项的做法有利于国家经济秩序的恢复,而A、D的说法不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