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4:45:56
1、选择题 二战后,主要采用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的国家是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经济战略学会会长、亚洲问题和全球化问题专家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兹曾写道:“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金世界的帝国。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
——孙培钧《中印合作共创亚洲新世纪》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成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贸易是先导,资本国际化是重要的推动力,跨国公司是主导力量……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
——吴树青《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
(1)指出“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的主要过程。概括“优越的技术手段”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如何“开始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的? (5分)
(3)以中国为例,结合史实概要说明计划经济国家是如何完成市场化的体制转型的? (5分)
3、判断题 “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引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下列表述不属材料中“影响”的是
A.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B.多种化学全盛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C.农业在国民经哜中的比重明显减少
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4、判断题 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英国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②在宴会上使用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
③在意大利的教堂看到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④印刷工人排版印刷《马可·波罗行纪》和《圣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判断题 新航路的开辟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