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8-08 14:14: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朝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
A.厉行思想专制
B.健全地方职能
C.监视管理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能力。由已学可得出明朝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时期。废丞相,有利于加强君权;撤行中书省,地方设立三司,直接隶属中央,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废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杜甫诗 《哀王孙》有这样的诗句:“偶闻天子以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诗中单于指
A.匈奴首领  
B.突厥首领   
C.蒙古首领
D.回纥首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诗中提到的“南单于”指的是:后汉光武帝时曾遣使称臣的匈奴首领。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可知丞相职位已经被废除,所以A和B排除,又由无相权却又相实可知,某一职位的权力相当于丞相,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得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明代内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起初明太祖延续了元代政治设置了中书省后将其废除,A项说法错误,明成祖之后内阁正式形成且权力不断扩大,但内阁始终是皇权的侍从,秘书机构而无决策权,内阁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产物,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内阁史实,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考点:明代的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明代内阁设立的背景和目的;②内阁的性质;③中西内阁制度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2分)从图中可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行政管理制度?(3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的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在西周山东省曾被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期。(2分)西周分封制;(1分)西汉前期推行郡县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2分)
(3)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2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第(1)问需要结合地理知识,知道山东省的范围即可回答。材料一已经标明是“西周”;通过材料二中的“郡”、“国界”可判定是西汉时期的地图,西汉前期推行郡县制,又分封诸王。第(3)问认真分析材料即可回答。第(4)问联系相关知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