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08 13:46: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7年10月2日上午,韩国总统卢武铉跨越军事分界线(北纬38°线),进入朝鲜进行访问,成为首位跨越军分线入朝的韩国总统。下列相关朝鲜半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分界线是二战后美苏对抗的产物
B.中国曾与美国在此线附近展开军事较量
C.这一事件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征
D.卢武铉此举有利于朝鲜半岛南北局势的缓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不如说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和战略。”这主要是因为
A.多极世界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
B.多极化并非世界发展的趋势
C.多极化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D.多极世界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极化趋势影响的准确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多极化趋势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利的,A的表述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分析明显错误。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边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 年刊印的,由此判断,荷兰政府的主要意图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
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
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
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由图片中的文字“没有马歇尔计划”“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可知,荷兰政府是在向人民宣传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因此答案为B。ACD项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1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2)材料2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1)苏联和美国。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冷战,北约组织、华 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2)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 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
(3)国家利益。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 社会制度的差异,美苏逐渐失去共同的目标,由联合走向了对抗,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逐 渐形成,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之一。
(2)抓住材料中“这两个欧洲 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可知这两个国家应是德国和法国。二战后,两国重新审视历史上两国关系,深刻地认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从此, 走上合作之路,“煤钢共同体成立”是其标志性事件。
(3)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战后世界其他力量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局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我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世界经济的恢复”、“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复兴工作”表明二战后初期经济破坏的背景。“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其中的“自由体制”指资本主义制度,这表明了该演讲的政治目的,即维护资本主义政治体制。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