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3:39:58
1、判断题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人物、时间信息分析,以上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根据题干“利玛窦到达背景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分析,①正确。题干中大量中国书籍被翻译成西方文字说明了③正确。材料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说明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因此选C.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小题1:元朝时,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小题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很多科技成就应用于生产,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并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小题3: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但是行业分布很均衡,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小题4: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小题5: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如果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所处位置是下图中的①,那么,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的位置应是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以图示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根据“手工工场→工厂制→”可判断“b”处应该填“用机器制造机器”,故排除A项和B项;再根据“采矿冶金”和“动力蒸汽机”之间的关系,随着动力蒸汽机的运用大大的推动了采矿冶金业的发展,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解决交通运输的问题,故“a”初应填“交通运输业”,正确选项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中的条款,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所以排除含③的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