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新思想的萌发》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07 23:36: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制夷“的本质是?
[? ]
A.学习西方的科技
B.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
C.维护清朝的统治
D.抵御外国的侵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仍坚持封建的伦理纲常。这从本质上说明了戊戌变法的不彻底性,不敢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故选C。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封建论理的重要性,而是说维新派的保守性;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D项错误,京师大学堂的建立确实强有力的冲击了传统的教育,但是材料中主要是说的京师大学堂的落后因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背景。维新变法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不断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但是变法并不彻底,从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和指导思想就可以看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思想具有共同的特点,包括(?)
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②是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结晶③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为武器④坚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民主和科学。④只适合民主革命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A.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