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07 23:35: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汉、唐朝、宋朝、元朝最高行政区划分别是
A.州、府、路、省
B.道、州、路、县
C.州、道、路、行省
D.省、路、道、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汉朝时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实行的是郡县制,东汉后期原先的地方监察机构“州”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唐朝时最高行政机构为“道”,宋朝时为“路”,元朝时在地方实行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①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其经济势力的增长③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④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先后实行变法。 (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8分)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二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法、美、德的政体名称。(8分)
材料三?“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晢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英)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4分)最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怎样的选择(4分)其理论原则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8分)主要表现:政治方面: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对外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4分)
(2)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8分)
(3)争执: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4分)选择:三权分立(受限制的权力)、联邦制、总统制。(4分)原则:制约与平衡。(2分)


本题解析:(1)此题的突破点在于“第二帝国”这个概念上。这个概念在材料中有明确的说明,即是隋唐。三省六部制度是隋朝的首创,秦汉时期的中央政治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所以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秦汉不同就很明显了。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军功爵制度,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察举制,科举制度也是隋朝的首创,所以这是在选官制度上的不同。第三帝国指明清时期,所以其“内向”性表现在对内的强化君主专制上。对外的 “非竞争”性,指闭关锁国与外国的积极扩张正好相对。
(2)此题可依据近代英、法、美、德的政体类型的史实来回答,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掌握情况。英国是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美国则是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于1787年通过宪法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法国也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经过了八十多年的斗争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共和制度。德国是一个封建主义强,军国主义浓重的国家,所以它确立的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度。
(3)此题难度不大,在材料中有明显的体现,但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内容,然后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依据材料中的“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即是正确答案。最后的选择可依据美国政体的特点这个史实来回答,即美国选择了“受限制的权力”。这是依据制约与平衡原则而选择的。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据《新唐书》记载: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这则史料反映的和唐实行和亲的民族是:
A.吐蕃族
B.回纥
C.匈奴族
D.乌孙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并结合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可采用排除法。在选项所列的四个民族中,都曾与中原王朝有过和亲关系,但选项C、D的匈奴族与乌孙族都是汉朝时与中原王朝的和亲,故都可排除。唐与吐蕃族实行过和亲,但该材料中“患西戎”反映的则是一种紧张的关系,其中的“西戎”即是吐蕃族,因此可排除A项,故B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驻台湾,对此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D.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