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8-07 23:33: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鲜卑贵族对平民的压迫,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2、判断题  材料1:

材料2:(孝文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澄曰:“伊路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1)据材料1,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成立?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都建议遇到了怎样的阻力?对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都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4、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不包括
[? ]
A、基层政权组织
B、赋税制度
C、民族政策
D、按人口分配土地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少差异:云冈石窟的佛像形状,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的气概。龙门石窟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国(中原)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冈的雄健可畏变为龙门的温和可亲。?
?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分别建造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其佛像艺术风格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
(2)孝文帝改革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措施是什么?并简述其主要内容。为保障该措施的实施,北魏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