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九)

时间:2017-08-07 23:24: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 ]
A.“复原”过去理解现实?
B.资于治道,把握方向
C.鉴于往事,指引未来?
D.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攫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科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摘自《孟子·离娄上》) ①,意思是他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②。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③。
问题:
(1)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____。属于史料的是____。属于历史评价的是____。
(2)在史学研究中,通常会接触到考古文物、官修史书、民间记载(野史)、专家著作、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许多材料。你对上述各种材料的可信度及使用上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②。属于史料的是①。属于历史评价的是③。
(2)在这几种类型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考古文物和官修史书(所谓正史);民间记载(所谓野史)和专家著作的可信度较高;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等材料可信度不高。看法:使用时要慎重并加以区分。
(3)政治上社会大变革(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文化上环境宽松,出现百家争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活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
——[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
材料二人类学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7分)?.
(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3分)


参考答案:(1)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
生产:锄和斧等铁器(梯田、水井和水渠等),说明了农业的发达;采石场、熔炉和泥范(铸模),说明手工业的发达。
贸易:中国的青瓷碎片(波斯的小花碗),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存在着与其它族群的
交流。
生活艺术:镯和一些黄金制品(椭圆形建筑上的精美石雕),说明人们懂得装饰生活。
(2)观点: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价值观:种族中心主义。


本题解析:第⑴问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二概括“史料类型”以及用“史料”阐述“状况”;第⑵问考查考生论证和阐述事物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西方某些人的观点”,然后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学习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后,某班同学就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个人活动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杰出人物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无大小之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