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8-07 22:46: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山西离北京地理位置很近,当时进关出关都很方便,茶、丝、盐、粮有着得天独厚的交易便利。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由于山西南部有盐池,卖盐,取盐都非常方便,明朝时,晋商通过运输军粮获得“盐引”,累积了大量资本。至清朝,他们跟随清军,深入到蒙古草原各地,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同时与蒙人做生意。清政府也给予了他们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
材料二?清末,晋商逐渐走向衰落。曾经盛极一时的山西票号,就是典例。北洋大臣袁世凯曾邀请山西票号加入天津官银号,票号总经理多墨守成规,只知事现成福,毫无远见,竟复函票号北京分庄经理,既不准入股,也不准派人参加组建。后来,户部银行改由江浙绸缎商筹办,致江浙财团后采居上。不久,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无奈山西票号又不应召,最后失去了改组银行的机会。辛亥革命后,山西各票号放出之款无法收回,运往南省资金大多丧失,存款却纷纷来取,清廷提银刻不容缓,导致无法周转,蒙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倒闭。
晋商在茶叶行,同样遭遇重创。为打开销路,晋商赊销茶叶给俄中小商人,有些俄商故意拖欠不还欠款,有些中小俄商因受国内大茶商的排挤或自身经营不善,还款无望。晋商为了挽回损失,呈清政府与俄国当局交涉,但是恐外媚外的清政府,对晋商的呈请根本不予受理。宣统元年,俄国政府又突然违背两国茶约规定,对在俄华商征以重税,以排挤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晋商在对俄的茶叶商战中终于失败。
晋商中还有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材料三?在文化理念上,晋商突出尊奉乡人关公,以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经商活动。许多山西商人把吃苦勤俭的美德代代承传,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扫经商的刻苦性上,可以说山西商人居全国商人之冠。在包头城,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驰名中外的旅蒙商“大盛魁”商号,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设有本企业的训练机构,从晋中招收十五,六岁的男青年,接受蒙语、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及商业常识的训练,然后分配到各分号,跟随老职工学习业务。
晋商在商业经营中的表现有三种形式:其一是从朋合营利到合伙经营;其二是按地区形成商帮;其三是以联号制和股份制形成业缘群体组织。其中联号纠是由一个大商号统管一些小商号,类似西方的子母公司,从而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企业的群体作用。
(1)结合材料一,归纳晋商兴起的条件。(7分)
(2)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近代晋商走向衰败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知识,指出晋商文明中值得现代企业借鉴之处。(8分)


参考答案:(1)善于利用商机;地理及资源优势;人地矛盾突出;政府的特殊照顾。(答出其中四点得7分)
(2)思想保守,没能实现向近代转型;清政府日益腐败衰落;受政局变动影响;受到外国列强的经济欺压;投资及经营策略失误。(10 分)
(3)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奉行“诚信仁义”经营理念;同乡及行业内的团结;举办商人职业教育,重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发挥群体作用。(答出其中四点得8分)


本题解析:(1)本问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关键信息:山西离北京地理位置很近、有着得天独厚的交易便利、晋南一带地窄人稠、“清政府也给予了他们特权,他们大获其利。”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生活境况和晋商和政策等方面归纳。
(2)关键信息:墨守成规、“不准入股,也不准派人参加组建”、无奈山西票号又不应召、辛亥革命、俄商故意拖欠不还欠款。从国内环境、晋商自身因素和外国资本主义等因素分析归纳。
(3)关键信息:以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经商活动、“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设有本企业的训练机构、从朋合营利到合伙经营、按地区形成商帮、是以联号制和股份制形成业缘群体组织。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主要是从经营原则、理念和精神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清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其发展特点有
①市场扩大,商品品种增多?②货币作用加强,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③商贸城市与工商市镇发展 ④商业资本活跃及商人队伍壮大与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刻拍案惊奇》记载当时社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从侧面反映出?
A.汉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政策
B.唐朝商人取得了自由民地位
C.明清时期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明代的商人地位在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徽商兴起于明朝,可以排除AB,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传统的政策是重农抑商,以至于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材料说到“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显然表明徽州人观念已经改变,商人逐渐被大家接受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珍贵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两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这一份文件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盛泽镇,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
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
B.明代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反映了清代盛浙镇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排除A;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盛泽镇是在当地绫绸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个市镇的。故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该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