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7 22:46: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杭城(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材料记叙的杭州街景开始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通过材料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知此时市的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出现商业街,早市和夜市。根据所学可知是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因此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徽商和晋商都是商帮的突出代表
B.徽商和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
C.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D.徽商和晋商都崇尚节俭与诚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表述错误”,题干中“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反映了A、B的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反映了徽商主要经营鱼盐,“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说明晋商主要经营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C的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从材料“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说明徽商奢侈,晋商节俭,D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表现在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烟草等经济作物成为商品化的组织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分析能力。题中的①②③④项反映了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3)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西方的“商业革命”却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参考答案:(1)表现: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已经打破“坊”和“市”的界限;夜市、晓市、草市的出现;海上“陶瓷之路”发展,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聚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
(2)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4分)
(3)“商业革命”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或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商业经营上的变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中西商业发展及其各自影响的比较来考察中国古代商业的有关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分析概括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历史事物等能力。材料一主要表明宋代商业高度繁荣的表现(如外贸发展、轻商思想松动,重商思想兴起、商业大都会兴起等),但商业繁荣并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材料二表明西欧商业贸易发展,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推动商业资本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问号(1)根据材料中的表现及所学宋代商业发展有关知识即可回答(如货币方面、市场的时间空间变化、城市主要功能变化等,言之有理即可)。问号(2)通过材料中论述的影响,对比回答即可。问号(3)根据材料二内容概括总结即可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分别为汉代和清代一级行政区划示意图。从汉到清区划密度的变化所反映的本质要素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民族融合的深化
C.疆域范围的扩大
D.经济重心的转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对汉代和清代的行政的区划可以看出面积扩大,南方的经济得到开发,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但是从其密度来看是区划更细致,显然是服务于封建政权的需要,所以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其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