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维新思想》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07 22:37: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变法措施得力?②光绪帝坚持变法?③变法阻力很大?④改革涉及面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三年来,泰西专以中国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2:“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3:“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回答:
①材料1、2两则上书出自谁手?依据材料1、2说明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反映了什?么政治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材料3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作者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加以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康有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要求实行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②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进步性:体现了要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局限性:反对顽固守旧思想,但不敢正面对抗,而是借用孔子名义,并企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反映了其阶级本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下观点属于法家思想的有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完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②“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严刑重刑罚之可以治国也。”
③“不别宗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A.①②③均正确
B.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C.①②不正确③正确
D.①②③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强调了对维新变法运动改革举措影响的理解,结合史实不难发现维新变法运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①②③④⑤均有涉及,故答案选D。
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③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④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⑤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⑦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本题的考查角度是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创造了“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