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8-07 22:30: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91考试网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5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2、选择题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3、选择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主张礼法并施
B.重视礼仪教化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4、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是在汉代”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孟子
C.朱熹
D.秦始皇



5、选择题  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也曾涌现出诸多大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或条件是(   )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   ②政治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