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22:20:08
1、判断题 新年伊始,郎咸平教授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做出预测——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资产泡沫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也面临了相似的困境,为此它们采取的重要举措不包括
[? ]
A、出售国有企业给私人
B、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D、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 )
A.《全国劳工关系法》
B.《公平劳动标准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社会保险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工业措施的评价。由题干材料中的“反市场、反私人投资”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工业方面的措施。所以能够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法律文献应该是《全国工业复兴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美国经济霸权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
A.经济危机使其他国家卷入到了战争之中
B.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经济先于他国恢复发展起来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乘机大发战争财
D.美国为其他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垄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分析题干,依据“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可知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0年2月3日法律界网站登载了题为《刘瑜:动什么,不能动宪法》的文章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是总统权力扩张最迅猛的时期。事实上,新政期间,总统权力的转型,也是社会治理方式转型的一个后果。”这里所说的“社会治理方式转型”指的是
A.向社会福利型转变
B.向中央集权型转变
C.向总统集权型转变
D.向国家干预型转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权力的变化,总统权力在扩张,是指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采取的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所以说是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