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22:05:49
1、选择题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提出A、B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这属于民本思想,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不具有民主色彩;提出C主张的代表人物是西汉董仲舒,旨在神化君权。A、B、C均与题意不符合。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体现了民主启蒙色彩。因此,正确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点评: 概念选择题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题中的言论属于法家学派,A项与之相同;B、C、D三项分别属于道家、儒家和道家学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①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②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③兼爱非攻,节用尚俭?④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明确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峻法,再分析各个小项,“仁者爱人,君轻民贵”是儒家思想,排除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是道家思想,排除②,“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思想,排除 ③,“以法为教,今必胜昔”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主要思想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儒学在中国古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开始于
[? ]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宋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天人感应学说强调“屈君而伸天”,其中,“天”是由儒者按儒家思想来解释的。这一思想的作用在于
A.使儒者取得了高于皇权的地位
B.使君主须尊“儒术”为正统
C.杜绝了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
D.使儒者丧失了学术独立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而“天”是由儒者按儒家思想来解释的,所以君主就必须尊“儒术”为正统,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