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8-07 21:29: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对秦朝“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集权
②钳制了人的思想,破坏了古代文化
③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是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判断题  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下列对其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
A.不断完善中央集权
B.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C.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D.中央不允许有地方行政体系存在



3、判断题  ?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一战争发生于?
[?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4、判断题  晋国的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据此信息你能得出的明确的结论是:
①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 ②这个时候县的建制高于郡
③县与郡之间有相统属的关系 ④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1) 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盖赢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柳治徵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3)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和拿破仑当政时为维护国家统一各自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