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07 21:02: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市场”发展史,没有世界市场就没有近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每一步发展都同海外市场(还有国内市场)紧紧相连,谁占有更多的市场,谁就有了发展本国经济的优势条件,得市场者强盛,失市场者衰落。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世界差不多被分割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二: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美元兑换黄金。这一政策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1)19世纪中期,美德日三国是如何各自形成基本的国内市场的?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列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通过哪些方式争夺世界市场的?结果如何?
(3)概述材料二所述争夺所反映的国际政治格局。


参考答案:
(1)表现: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拥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争夺: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加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结果: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格局:日本、西欧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之势),说明当今世界出现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5分)明清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融会的过程中,基督教传教士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1601年获明神宗恩准在北京传教,1610年逝世。葬礼由徐光启主持,一位太监问内阁首辅叶文忠:“自古皆无赐葬,何独厚于利子?”叶答:“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姑无论其它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
——叶行军《党校内的宗教墓碑》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1870年,英国人李提摩太来华传教,遇到华北饥荒,投入到赈济灾荒的慈善活动中。1891年,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书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梁等维新人士注意变法的节奏。
——文风《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
材料三: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如陈寅恪、谢冰心、钱玄同等。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回到美国。1955年他写下遗嘱,希望死后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1960年,《别了,司徒雷登》被选入《毛泽东选集》,注释中说他“积极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反人民的内战”。
——据秦海《一个完整的司徒雷登》整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利玛窦来华文化交流的背景?(4分)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获得“赐葬”的原因。(2分)徐光启把利玛窦介绍的西方科技思想和方法写进了他的哪部著作?(2分)
(2)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二中19世纪60、70年代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的原因?(3分)与利玛窦相比,李提摩太在华传教的策略有何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司徒雷登创办的燕京大学有何特色?(4分)1949年司徒雷登被迫离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司徒雷登逝世后遗愿无法实现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新航路开辟;天主教向外传教;明朝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原因:学问渊博,翻译数学著作《几何原本》。(2分)
著作:《农政全书》。(2分)
(2)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往内地传教。(3分)
特别:传教与从事社会公益相结合;传教与促进社会变革相结合。(4分)
(3)特色:思想和学术氛围自由;师资力量雄厚。(4分)
原因:解放战争中共取得了胜利,国民党政权被推翻。(2分)
原因:美国因冷战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中国政府对司徒雷登持负面评价,认为是反动人物。


本题解析:
(1)根据时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新航路开辟为中西交流,西学东渐提供了途径;欧洲宗教改革,天主教地位下降,急于对外传教,寻找新的教徒;明朝前期曾经实行过较开明的对外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内阁首辅叶文忠的回答说明了利玛窦获得“赐葬”的原因——翻译《几何原本》。结合所学知识,徐光启的著作是《农政全书》。
(2)结合时间分析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的原因,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中有关外国人可深入内地传教的相关规定。对比二人的传教,利玛窦利用传播欧洲近代科学来赢得中国人的信任,而李提摩太则积极参与中国的社会公益和社会必革,以此来增加对中国的影响力。
(3)材料前3句涉及到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的有关情况,他的特点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二句——思想和学术自由,第三句——注重师资。1949年司徒雷登被迫离开中国的原因应结合时间来考虑,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的一切对外关系。1962年司徒雷登逝世后遗愿无法实现,原因在于当时世界两极对立的格局和中美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材料出对司徒雷登的负面评价也是其遗愿无法实现的原因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 ]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四?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
材料五?“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请回答: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形成这一地位的根源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此时资本主义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四、五,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3分)


参考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
特征:以欧洲为中心;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地位:世界工厂;(1分)世界贸易中心。(1分)根源:工业革命的完成(1分)
(3)组织形式:垄断组织;(2分) 经济侵略方式:资本输出(2分)
(4)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一方面是野蛮、残暴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分)另一方面客观上破坏了当地旧的封建秩序;(1分)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殖民地半殖民地也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建设性作用。(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的信息从世界市场角度归纳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中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等信息从生产组织的角度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资本输出的角度思考作答。第(4)问对应材料四、五,从材料四中“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以及材料五中“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信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去评价西方殖民主义者。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做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