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七)

时间:2017-08-06 01:02: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形成势力均势
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C.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
D.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谓的美苏两极格局是一种政治格局,一般情况下,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和起决定性作用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它是一种政治上的划分,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但它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经济因素,不起决定性作用,D项属于题干所述情况的外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此题答案为A。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需要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做这类题要掌握的原则是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方面的,这也遵循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三点放在一起,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世界
A.社会主义彻底失败
B.美国不再遭到战争与恐怖威胁
C.世界从此不再有战争
D.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当今世界一方面出现韩、朝对话,东西德合并和台海关系的改善,另一方面中东局势恶化、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爆发。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C.地区动荡加剧
D.和平趋势加强和地区性动荡加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列举了各方关系改善和各方关系紧张的两方面事例,要求全面分析这些现象说明的问题,A项只能说明世界局势趋于和平,但不能解释题干关于中东局势恶化等现象,排除A。B项只能挑起动荡,和题干中和平没有关系。C项也只是阐述了动荡问题,只有D项全面阐述了题干所表达的两方面的趋势,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全面看问题,避免以偏概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个是“自由制度”,一个是“极权政权”。其中后者是指:
A.君主专制制度  
B.法西斯主义残余
C.君主立宪制度  
D.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宣称将采取孤立和扼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史称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所以在杜鲁门看来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极权政权”,故答案选D项,A B C三项明显不合要求。
点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二战后两国却迅速的有联合而走向分裂,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导火索;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一样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就可排除 A、B 两项;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能得出D 项结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多种因素造成,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是中国依据国情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结果。故选C 项。
点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但是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由于二者没有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体制造成的。社会主义吸取了经验教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