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0:56:53
1、判断题 (28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6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欧洲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总结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2分)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2分)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分)。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2分),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分)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分)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4分)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4分)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4分)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4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于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因素的问题,可以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问题。有关于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点拨主导地位的国内因素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来分析,英国在此时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而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也十分的先进。
(2)第二问,奴隶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对殖民国家、被殖民国家与世界格局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奴隶贸易对于殖民国家来说是有利的,主要体现在资本原始积累上的作用,而对于被奴役国家来说是灭顶之灾,所以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但是对于近代整体世界来说客观上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3)第三问,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不要把其他因素也答出来。由材料中的“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可知,英国废除奴隶贸易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时,所以从这个方面来分析回答本题即可。
(4)第四问,有关总结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的问题,需要正确的归纳材料四作者观点的核心思想,材料四的作者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而在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的作用上,他的观点认为欧洲的作用是核心的,而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由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他的立场是站在欧洲殖民国家的立场上,对亚非等满后地区的作用忽视不见的错误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辨别推断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迪亚士航行只到达好望角,不可能到达马六甲;哥伦布向西航行到达美洲;达伽马沿着迪亚士的路线,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与马六甲距离很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是首次到达此区域,船最有可能是麦哲伦,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而ABC均不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殖民扩张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B.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C.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
D.沉重打击了葡、西的封建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加强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当时从英国本土到印度的最近航线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
C.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
D.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通航,提供了从欧洲到印度洋最近的航线。注意题中所给的“19世纪上半期”,结合地图,可知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材料二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国家要繁荣、人民要富裕离不开海洋。国家发展规划中,各地区、各行业都应想到海洋。中华民族富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航海传统,郑和下西洋把海洋文明和世界航海推向了鼎盛,是“世界大航海”的先驱者、光辉的民族海洋传统应大力弘扬。历史上由于漠视海洋、放弃海权,导致海防废驰、国门洞开。来自海上的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社会。丧权辱国的历史应永远反思……
材料三 2010年7月25日——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远洋航海事件对人类文明进程、欧洲社会发展和世界市场各有何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人类文明进程发生的明显变化,“心满意足的中国人”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这种政策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除郑和下西洋外,中国占代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航海传统的表现还有哪些?近代史上,由于漠视海洋而导致的恶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对外政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表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唐朝海上贸易的频繁,元代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等。恶果: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等。
(4)历史因素:吸取近代列强侵华的教训。现实因素: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威胁了中国安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