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0:54:41
1、判断题 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B.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因为工农矛盾激化而被迫中止
D.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方针实施以后,新经济政策逐步废止,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故C项理解错误,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联的1936年宪法和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相似之处是?
A.颁布的背景是两国已实现工业化
B.两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C.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两部宪法的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所说的“道路已经指明”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全面推进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B.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
C.走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D.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而取胜的,未经过曲折和反复的发展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6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 主张君主立宪 | 王张民主立宪 | 未表明态度 |
篇数 | 11 | 2 | 3 |
态度 | 持相应人态度的人数比例 |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 30% |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30% |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 10% |
是一场灾祸 | 16% |
其他 | 14% |
年份 | 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 |
自然增长率 | 死亡率 | |
1949 | 16‰ | 20‰ |
1958 | 17.24‰ | 11.98‰ |
1960 | 负增长 | 25‰ |
参考答案:
(1)《大公报》进行君主立宪问题的征文,说明清政府的控制放松了;民众参与程度比较高,说明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获奖作品多为主张君主立宪的文章说明《大公报》倾向君主立宪政治;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倾向。(4分,答出两点给4分)
(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2分)。
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
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
(3)变化:1949—1958年,自然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原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社会动乱局面,政局稳定;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
变化:1958—1960年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1分)
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出现,使经济遭到破坏。
(4)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主张君主立宪的远多于主张民主立宪的篇数,即可得出理的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占30%...是一场灾祸占16%”即可概括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结合1917—1991年苏联的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民主程度不高、苏联的解体等史实两方面可分析其影响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即可概括出:1949-1960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趋于负增长,但人口死亡率趋于增加,说明当时的生活水平出现滑坡,社会经济不景气。结合该历史阶段的大事件即可分析其原因。
(4)考查了史料分析的学科素养。我们根据史料进行历史问题分析时,通常需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