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5 23:56:07
1、综合题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诸子百家考》中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越南)……又流行于欧美……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请回答:(1)概述:在孔子的理论中,怎样才能达成和谐的社会关系?(3分)
(2)孔子身后的几位儒家代表人物都对孔子开创的儒学作了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明确提出“民本”思想的 A ,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的 B ,以及倡导“君权神授”的 C ,还有指出“明天理,灭人欲”的 D 。(4分)
(3)以上所给材料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2分)
2、综合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之浅析》
3、选择题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4、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判断题 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1)中国传统思想在“天道”与“人道”的合流中出现两次嬗变,试以汉、宋时期历史加以说明。其影响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研究西方汉学的我国学者阎宗临说:“当一国的知识或思想被介绍到另一个国家时,时常变成一种批判的工具,耶稣会介绍中国(儒家)文化到欧洲,亦不例外。18世纪的思想家利用他们的文献反过来攻击教会,这是当时耶稣会所想不到的。”?
——摘编自《谈明清之际的中学西传》
(2)材料二中“18世纪的思想家利用他们的文献反过来攻击教会”,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是什么?意图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他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另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
(3)材料三文中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只写序号)______(①亡国②革命③帝制)。中国近代前期文化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及已提供的信息,完成对下列表格的填充:
材料四 下图为2006年中意友好年的宣传画《大卫与兵马俑的对话》:兵马俑和大卫站在一起本身就引人关注,更何况大卫还要问上一句:你好!这不是真实的场景,它出现在意大利文化年的宣传招贴画上。正是这样一个好的创意让意大利文化迅速走近了中国百姓。
(4)此图被选中为中意友好年宣传画,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