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5 23:52:26
1、判断题 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专题探究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1)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表现,简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料研读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比较
(3)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简析这两种思想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评论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问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民本思潮”的主要表现: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宋词,话本,小说,风俗画,元曲;幼弱的原因:经济上,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压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和传统思想的制约。
(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政治上,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从人治向法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变;经济上,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社会风貌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思想推动社会风俗习惯的巨大变化。全球史观: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3)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作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开启了民智,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虽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一定冲击,给后世民众一定启迪。
(4)重大历史事件:“沉沦”有《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上升”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成立等。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翻译与理解。其干扰项为D项,但材料中的“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表明新垦田地不收税,所以D项错误。B项为无关项,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出现
B.唐朝政府严格管理经商人员和市场
C.明朝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清朝前期,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需要选择不合史实的选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即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战国商鞅变法最早提出,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因此D的表述不合史实,故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北魏至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中央政府实行?
[? ]
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