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5 23:30:01
1、判断题 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经历了从区域性向世界性发展的漫长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外来的殖民势力还不能够对明朝施加多大的影响。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势不可挡地进入了正在开拓的世界市场。中国的茶叶、生丝、丝绸、瓷器由西班牙大帆船从菲律宾运往美洲,由荷兰、葡萄牙的商队运往欧洲。世界生产的近一半白银流入了中国。
——《世界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蓗(xǐ,五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16世纪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何依据?(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着什么问题?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地位:优势地位(或出超地位)。
依据:中国的商品占据世界市场;白银流入中国。
(2)问题: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或外贸入超)。
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门大开、不平等条约影响);机器生产的商品质优价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与所学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欧洲日益兴起,中国开始落后。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进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广泛建立。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3)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2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