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三民主义》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8-05 22:36: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变的100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分别形成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它们都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A.正确? B.错误



2、判断题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着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十分强大,需要中国各阶级联合起来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3、判断题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4、判断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陈述了民权主义思想
B.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C.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D.体现了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原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活动。
(3)结合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