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5:52:52
1、判断题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明史》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4分)
材料三: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为何说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4分)
材料四: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外国法制史》
(3)材料四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五: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西方政治制度史》
(4)材料五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 “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2分)
材料六:“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七:“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
(5)材料六、七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分)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6)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24分)(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 (2分)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2分)
(2)标志:《十二铜表法》(2分);原因: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奠定了基础;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4分)
(3)名称:《权利法案》(1分)。评价:确定了议会的最高权力,限制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4)1787年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成文宪法(2分)
举例说明: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分)
(5)不同: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主权在民;法律至高无上。(3分)
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6)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一信息“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故法者,王之本也。”,再结合作者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可知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 材料二信息“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可知是指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
(2)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再结合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回答即可。
(3) 根据所学知识,光荣革命后,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标志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根据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成文宪法,再结合宪法的内容: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回答即可。
(5)材料六反映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材料七反映革命派的民主共和主张,两者都强调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主权在民;法律至高无上。再结合实践回答即可。
(6)紧扣题意,突出法制的意义,从古至今,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点评:材料解析题答案类型
1、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据答案内容分:
(1)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公元前452—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
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C.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克利斯提尼执政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在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 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C 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战的场面
D 在特别公民大会上,与会公民写下他认为的危险分子,通过投票决定流放国外的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日常司法机关分别是
A.五百人议事会和将军
B.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
C.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和保民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组成。最高权力机关为公民大会,常设司法机关为民众法庭。本题关键在于认清题干中的司法机关,只有B项与之相对应。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该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右图为古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设立五百人会议,故选C。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