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7-07-31 15:52: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英国学者梅因在其《古代法》中说“从整体上讲,罗马人在法律改进方面,当受到自然法的理论的刺激时,就发生了惊人的进步。”这主要表明(?)
A.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根源
B.古代罗马人的法律意识较强
C.自然法使罗马法臻于完善
D.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当受到自然法的理论的刺激时,就发生了惊人的进
步”的信息可知,自然法理论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根
源,故A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英国选举制度的变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832年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1884年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 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1918年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69年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材料三?美国选举制度的变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787年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
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920年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1970年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1971年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所示选民状况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请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9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材料四?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五
……如,公民选举自愿、自由的原则;候选人参选竞争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机构职责法定的原则;选举工作人员回避的原则。现在的选举制度在权力制约和程序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原则,即便在选举中出现了一些严重违反这些原则的行为,也很难认定其违法。
……根据我国选举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候选人,可以有两种产生形式,一种是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另一种是由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在选举工作实践中,人们把前者称为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后者称为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名的候选人。从选举法的规定看,无论是组织提名的候选人还是代表或选民联名的候选人,都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实践中,组织提名往往为数过多,而选民的提名往往不被重视和同等对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选举法第三十一条关于“酝酿、协商、讨论”的规定,为选举机构(实际上是组织部门)以“代表构成”等为理由,运用“酝酿协商”方式清除代表(选民)联名的候选人提供了“制度暗道”。
——《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4分)
(5)据材料五,概括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缺陷?(4分)


参考答案:(1)希腊城邦中只有本城邦血统成年男子作为公民享有选举权,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选举权。(4分)
(2)变化: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从没有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到与白人拥有平等的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9分)
(3)形式上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多数人的民主;由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4分)
(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4分)
(5)在权力制约和程序设计上有缺陷,组织干预力量较大。(4分)【其他如答法律条文有待完善等也得分】


本题解析:(1)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古希腊选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很低,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可以找出原因;(2)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文字可以看出英国和美国的选举资格限制和选举对象发生很大变化,概括出相关内容即可;(3)综合古希腊和英美两国的选举现象可以得出选民的范围在扩大,资格限制在弱化;(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级别的人大代表选举采用不同的方式,但地位平等,由此可以得出其特点;(5)材料五中的文字内容较多,可以从两段材料中分别概括出选举的缺陷。
点评: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选举制度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政治运行的结果。对于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学生应该上升的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认清社会主义选举和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本质差异,即社会主义选举更具有真正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2:“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获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3:“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4:“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1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2“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3、4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4中的“法治”与材料1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4中的“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1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2的法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材料1法治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而材料4的法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政治理想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
(4)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写1982年全面修改的宪法也可。)民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以及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的,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D项正确;AC项具有较强迷惑性,然从“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分析,AC是从表面错误的理解;材料没有强调物品交易的身份问题,故B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
B.伯利克里的统治
C.东方的悠久文明
D.古代罗马的法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需要选择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关的最重要因素,但是B是指的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故排除;CD与材料无关,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