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5:52:30
1、选择题 康有为系统阐发变法理论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B.《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六书》
D.《变法通议》和《仁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康有为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后者,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两部著作,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康有为的著作
点评:要正确认识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打孔子旗号为号召,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这显示了康有为从事政治活动的高超艺术,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从一登场就带有先天的政治软弱性,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块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胡适的《留学日记》载: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此观点没有认识到?
[?]
A.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
C.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述,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路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2) 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3)①原因: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②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③“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