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 ,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3分)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2分)
2、判断题 敦煌莫高窟“飞天”的造型最能说明当时人们的观念是( ? )?
?
A.和平幸福的祈求
B.优美造型的向往
C.儒道释集于一体
D.佛教的深入人心
3、判断题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石窟来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都修筑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宅地改建为佛寺。这一时期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
材料二?以我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的住宅为例,常是以院(南方谓之天井)为中心,四周围以房屋形成,外侧为高厚墙垣封闭。至于官署、皇宫,更是高墙深院,重重屏障。
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背阴向阳,面南为正。我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背阴向阳,即坐北朝南,不仅王宫正座,一切坛庙、衙署,均采取面南方位。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综合江南造园艺术,吸取四周景色,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理想境界。
(1)指出材料一中建筑特点及当时佛教盛行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哪些特征。(3分)
(3)结合材料归纳古代建筑特点受到了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5分)
4、判断题 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是著名的“鸟巢”,它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创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说法正确的是:
[? ]
A.隋朝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奇巧固护,甲于天下”
B.唐朝长安城东、西两市内道路宽阔,店铺临街而开
C.辽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坚固实用和美丽壮观而闻名
D.明朝北京城布局严谨,城有三重,皇城最内
5、判断题 (12分)材料一: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
材料二: 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忘记,即秦始皇是历史上“万里长城”的首创者。这是嬴政统一中国之后命蒙恬率兵三十万,收河南,伐匈奴,在团结对外的条件下,全面筑城。此举更表示他的极权政治有实际的需要。
材料三:目前在秦兵马佣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回答:
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兵马佣的特点。(4分)
2)材料二提及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迹?作者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极权政治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