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31 15:38: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下图,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实质是
A.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B.自由竞争逐渐让位于国家干预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选C。
点评: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世界由孤立开始走向一体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
材料一?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她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分)
材料二?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7分)
材料三?……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创造的财富比中国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是因为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社会。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之中……
中国的改革存在“后发优势”。中目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包容性,国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技术文明、经济文明如洪流浸淫沙漠一般被中国所吸收;中国三十年里做了西方人千余年做的事情。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与西方相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有哪些? (6分)


参考答案:(1)动力:专业化分工和商业货币的发展(2分)
(2)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制度——思想)(3分)
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尽管瓦解但仍占据统治(主导)地位,民主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缓慢;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专制统治,压制民主,战争不休,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封建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主流价值观未形成;外部环境: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干涉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4分)
(3)成果: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思想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方面不断进步;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活文明化时尚化;中国国力、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答到两点给2分)
优势:借鉴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强;吸取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伟大战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总体趋向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有利中国现代化。(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各2分,共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
(2)注意材料二信息“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再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如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主导)地位,民主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缓慢;政治上政府统治专制统治,压制民主,战争不休,政局动荡;思想文化上封建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外部环境: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干涉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等角度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 历史角度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强,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现实角度如借鉴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吸取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伟大战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总体趋向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凡是完成了这种进程(产业革命)的地方,资产阶级便夺取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君主专制。”这句话主要说明:
A.产业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B.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替了封建君主专制
D.资产阶级代替封建地主阶级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是工业革命后促进了资产阶级夺权实现了政权的更替,所以正确理解材料意思的是B项,CDA表述片面。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