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商业的发展》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7-31 15:10: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宋代耕地面积与税收情况,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
总耕地面积
农业税
各级商业税
996年
312万顷
1249万两
2210万两
1021年
525万顷
2321万两
6389万两
A.宋代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B.封建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
C.经济的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D.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2、判断题  “文化牌”、“文明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
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B.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
C.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瓦子”
D.建立一座活字印刷坊



3、判断题  (26分)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5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 (3分)
材料二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4分)试从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角度简要评价其历史作用。(4分)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金融措施简表

法案或政策
时间
核心内容
《紧急银行法案》
1933年3月9日
授权总统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建立由财政部监管银行的健全系统。
《1933年银行法》
1933年6月16日
建立由联邦政府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实行联邦存款保险制度。
《1933年证券法》
1933年5月27日
要求公开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公司管理人员的姓名与薪资、交易证券的公司,以给投资者更大的信心。
放弃金本位制度
1933年4月5日
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1933年4月19日
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度。
美元贬值
1934年1月10日
美元贬值40.94%,以增强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3)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在金融领域采取措施的主要特点。(4分)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美国怎样确立在世界金融秩序的地位。(4分)?



4、判断题  三国时期,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交易」;自此时起至唐中叶,五百年间中国的钱币数量稀少,只能以绢、帛等实物取代。请问:这段期间中国钱币稀少的原因何在??


A.汉末以来长期战乱,商业衰退,钱币流通自然减少
B.政府为促进交易,特意征收谷、帛,用以奖励耕织
C.此时佛教盛行,因铸佛耗铜,钱币的供给受到影响
D.海外贸易发达,民间花费大量铜钱,购买外国物品



5、判断题  北宋理学家邵雍曾发出这样的赞叹:我幸福,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中国人,而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邵雍的赞叹源于当时
A.国家的大一统
B.经济文化的繁荣
C.民族关系的融洽
D.思想的自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