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5:09:17
1、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1)依据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具体表现。(4分)
(2)分析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但却能够出现的原因。(6分)
(3)概括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主要的共同之处。(2分)
(4)有人说这两种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请加以阐述。(8分)
参考答案:
(1)“民本思潮”的主要表现: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4分,人、事对应错误不给分,符合题意即可)
(2)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发展;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阶级:市民阶层的壮大(6分)
(3)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2分)
(4)阐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处于封建时代末期,他们批判宋明理学,开创出儒家思想活跃的新局面。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本质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否定封建制度, (4分)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的束缚,描绘理想王国的蓝图,实质上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本思潮”即重视民生,重视老百姓,直接联系课本知识,结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来回答即可,如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
(2)原因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从材料中“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可归纳出经济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主要是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因此阶级基础在于市民阶层的壮大;之所以市民文化相当幼弱,与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也密切相关。
(3)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法治,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代表作,主张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因此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4)抓住两人的阶级属性来分析两人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黄宗羲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本质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否定封建制度,只是对封建制度进行一种修补,而卢梭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的束缚,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蓝图,实质上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国语·周语》记载了(周大夫)伯阳父的一段话:“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对这段史料的理解和评述较为恰当的是
[? ]
A.天行有常,客观可信
B.以德配天,真实可信
C.天意难违,不得不信
D.天人感应,不足为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
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看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 )
A.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B.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C.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列举了君主惩罚的几种越礼行为,说明当时西周实行的礼乐制度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利于形成较统一的文化,所以答案选B;A项表述不恰当,因为当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C项持久性不正确,因为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周天子也不能管制;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