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九)

时间:2017-07-31 15:07: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管子·权修》载:“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下列现象与此段材料的思想实质基本一致的有?(?)
①“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②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
③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④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原本抑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之后你会首先考虑把这钱用来
A.广置田地
B.放高利贷
C.兴办手工作坊
D.娶妻纳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传统观念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主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可知①正确;又从材料“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可知③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可容易排除B、D两项,这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材料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优越的条件,但没有开拓国外市场,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为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徒,重徒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击于夏口”洋布、洋货“其质即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代史参考》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近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一定程度和时期内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
(2)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原因:中国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国门被迫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