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九)

时间:2017-07-31 15:03: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简要指出欧洲历史上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试评价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欧洲食糖产量少,比较珍贵(物质生产的匮乏);人们处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禁锢)。
(2)政治上: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民主制、代议制的确立);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3)观点一: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理由: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等等。观点二: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习俗。理由: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习俗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4)原因:食糖过量产生的疾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的需要;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等等。评价:这种现象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糖必然会带来糖文化的全面升华;它能改变人们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获得健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36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列表格

传播方向
疾病种类
传播时间
后果
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
疟疾
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把疟疾带到欧洲,却在美洲找到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金鸡纳
天花
地理大发现
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
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四?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 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1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10分)


参考答案:(1)影响:使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全球化开始);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医疗技术进步;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每点2分,共8分)
(2)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被污染。(2分)?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2分)
(3)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意答三点即可,6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分)
(4)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4分)?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启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概述,一是对世界、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是从殖民扩张和自然环境两上角度分析归纳消极影响。
(2)本问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原因应依据材料二的出处和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措施则应依据“《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条例》”、“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等关键信息分析,从立法和人民的斗争两个角度归纳。
(3)事件分析依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结合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入手;第二小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策的特点,分析依据“综合治理、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泰勒放牧法》”等;启示应围绕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阐述。
(4)原因分析依据:“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主要阐述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观点分析依据:“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启示围绕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分析与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分别为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绘制的世界地图。造成这一时期欧洲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图1 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图2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 ]
A.新航路开辟
B.宇宙探险
C.区域探险
D.极地探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辨别推断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及地图首先可以排除A,因为在14世纪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世界之间还是相互隔绝的,与地图不合;由地图中所示的纪委航海家的航行过程,结合几位航海家的航行时间可以推断出地图最早可能出现在16世纪,C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为欧洲人不同时期所认识的世界范围——从1420年的欧亚大陆到1620年的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从1420年到1620年欧洲人的世界地理观念有了显著改变,其原因在于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运动发现了人类前所未知的美洲地区,随之人类对地球海洋分布也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一系列的新认识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所以答案选A,B项为新航路的开辟运动提供了思想动力, C D两项发生在新航路的开辟运动之后。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大发现: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2)世界市场: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4)制度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