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4:48:39
1、判断题 关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B .二者对西方的认识截然不同
C .二者都反对封建专制
D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能立。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文化心理。其中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举办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以求富国强兵。但是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表明不能只学西方的军事和经济。由此进入第二阶段,C项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
时间 | 王韬的主要活动 |
1849年 |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 |
1862年 |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
1867年 |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
1874年 |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
1879年 | 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
1886年 |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
1894年 |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
参考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贡献:传播西方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变革。
(2)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评价: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3)变化:由主张中体西用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原因: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使王韬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问题。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社会活动及其历史贡献。第(1)问,可结合表格中的时间信息,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等方面概括出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依据王韬的活动概括出他的贡献。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的“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等信息即可推理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合所学知识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即可。第(3)问,需要结合材料三中对洋务运动的批评及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介绍等总结出王韬思想的变化;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王韬的活动即可总结出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 1860~1899年 | 1902~1904年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860—189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主要侧重于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902年—1904年主要学习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出版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是()
①《各国律例》?②《康輶纪行》?③《四洲志》?④《瀛环志略》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要理解这四本书的主要内容,①③是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期间组织人编译的,涉及各国的法律制度和地理方面的内容。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是②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