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4:43:29
1、判断题 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后,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赶赴莫斯科斡旋,与俄总统签署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六点协议”,此事最能说明欧盟
A.正逐步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B.靠拢俄罗斯,疏远美国
C.力图在国际事物中发挥重大作用
D.成为政治军事化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作为欧盟轮值主席的萨科齐赶去莫斯科协调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冲突,并签署和平解决冲突的“六点协议”,说明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重大作用,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战后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2)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使美国确立了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4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
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3)美国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材料三: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4)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5)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10分)
(6)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8分)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国际: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美国: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影响: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
(2)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4分)
(3)力量:欧共体和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4分)
原因:社会改革,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 重视科技和教育; 借助于美国援助(6分)
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2分)
(4)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4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10分)
(6)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以得出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的原因。美国战后的战略意图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两极格局。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从而使美国确立了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3)本题主要考查多个力量中心崛起的原因及影响。结合教材知识,美国的挑战主要崛起力量:欧共体和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分析中国崛起的因素。从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经济、政治方面的政策、措施等来归纳;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构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4)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大国实力出现的变化:一超多强;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5)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国际格局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世界”
二战后,人们通常将世界的对抗与矛盾形象地比喻为东西、南北两个坐标轴。日本当代著名理论社会学家厚东洋辅认为,由于东与西、南与北的问题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所以,利用东西和南北这两个坐标轴,我们便不难勾勒出贯穿于19世纪后期及整个20世纪的现代世界的大致轮廓。
(1)“东与西、南与北的问题”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运用概述的方式,利用东西和南北两个坐标轴,勾勒出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世界的大致轮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亚、非、拉贫穷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及其矛盾。
(2)①从两极格局向新格局过渡:雅尔塔体制、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对抗、地区冲突、第三世界、欧共体/欧盟、冷战终结、多极化特征的新格局等。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美元中心、三大支柱、欧洲联合/日本经济起飞/“10+3”模式、世界贸易组织等。③战后科技文化: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与联合、重大表现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其表现不包括( )
A.建立北约组织
B.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C.发动朝鲜战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为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各成员国间互惠互利,地位平等。A、C、D均是美国在战后企图独霸世界,与苏联展开“冷战”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材料二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四、五,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2分)据此美国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3分)
参考答案:(1)意识形态:反对共产主义。真实含义:根据国家的利益,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4分)
(2)中国已成为五大实力中心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利用同中国的和解加强同苏联争霸中的优势。(3分)
(3)态势: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美苏争霸的重心在欧洲。2分
政策: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结束越南战争,从亚洲撤出部分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文字“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的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反对共产主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外加爱哦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从国家的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从材料二中“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和材料四中“遏制已过时了”以及材料五中“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来概括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争霸在处于优势,美苏美苏争霸的重心在欧洲等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美苏冷战在亚洲推行热战的结果导致越南战争失败的角度思考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