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31 14:34: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判断题(本大题共五小题,每题2分,计10分。正确的选择A;错误的选择B,并涂在答题卡上)
小题1: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小题2: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小题3: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小题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小题5: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当乾隆皇帝看到英国使团所进呈的礼物贡单中将马戛尔尼称作“钦差”后,特意下令将“钦差”统统改作“贡差”、“敬差”。乾隆帝的这一做法表明
A.他对英国的使臣极度不尊重
B.他坚持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念
C.他非常在意英国使团的贡品
D.他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4分)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10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6分)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从贵族、使节等少数人享用,变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护照的形式由多样到统一。(4分)
历史背景: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推动了各国人员的交流,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管理人员的流动。随着民主政治的实现,冲破了只有少数人享受护照特权的局面,公民都需要政府保护其合法权利。英法推行的护照新举措,伴随着其大同影响力,被世界普遍接受。(6分)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2分)
认识:这是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武力逼迫下的产物,便利了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对来华外国人的管理,也反映了清政府不得不按照近代国际通行法则办事,有助于外交的近代化。(4分)
(3)示例:从护照上的义字看,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从护照的签发数量来看,80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从技术上看,9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没有防伪手段的状况。护照的变迁折射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8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以及“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中概括护照使用的权利,从“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来概括护照形式的变化;第二小问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政治民主发展的需要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清政府经济政策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列强的侵华给中国带来侵略势力到达内地,对华人实行管理,清政府对外交政策的不熟悉以及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视角去思考作答。第(3)问属于小论文撰写,回答时候依据材料三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依据所学给出相应理由,依据材料从护照义字上、护照签发数量以及护照技术使用上分别从5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中国外交政策变化角度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列宁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即允许在一定范围上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这正是新经济政策的核心,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海禁政策出台的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海禁政策是因日本倭寇与国内非法商人相互勾结,侵扰东南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戚继光抗倭,从而实行海禁政策。故ABD三项的理解过于片面,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