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3:50:15
1、判断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的信息说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理论、周密的计划和必要的经验
B.苏共“20”大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C.改革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受到的阻力特别的大
D.个人专断作风严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赫鲁晓夫改革由于没有在理论上创新,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模式。改革只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小修小补,而且改革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经验最后导致改革失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B.它的制定是当时形势的需要
C.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具有临时性、共产主义性质的应急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更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30 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说明采取这种途径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苏联所建立的经济体制的模式。
(4)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
(2)苏联是首先发展重工业。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需要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必须按比例地平衡发展,要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可知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第(2)问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3)问是斯大林模式;第(4)问结合政治理论观点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