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3:48:22
1、判断题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A不合史实;材料反映临时政府“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即没有认识到当时人们迫切愿望。当时人们希望退出战争,获得面包和和平。正因为临时政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被群众抛弃,B符合题意;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C不合史实;材料反映临时政府没有解决人们所需,而不是临时政府对外妥协,D不合史实。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指出:“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
[? ]
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
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仍能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文革”主要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
②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
③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④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文革”首先是在文化上,后影响至政治和经济,①说法错误;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曾不同程度地国民经济整顿,使经济建设有的好转,②符合题意;文革时期,经济建设受到影响主要是“左”倾错误,③正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是文革结束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理解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受挫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误,抵制“左”的错误,这是经济得恢复或有所好转是根本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且存在着弊端
C.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
D.它消除了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赫鲁晓夫为加大粮食出口,在苏联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②为种玉米而进行的大规模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地方变得寸草不生
③“玉米运动”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④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没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而失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