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31 13:48: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B.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是巴黎公社的成就。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故选C。A项正确,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D项正确,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他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巴黎公社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标语中“打倒沙皇专制政府”指的是二月革命,其结果是推翻了统治俄国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选B,C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权A是法国的D是苏联的1991年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22年,苏俄农民瓦西里在交纳了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不远处的集市上出售,当地官员没收了他的余粮,并处以巨额罚款。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 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它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 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措施:实施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找到了一条使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①“功大于过”说。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②“过大于功”说。它超越了苏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3)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4)启示:实事求是;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