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两次工业革命》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07-31 13:40: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材料三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的连续发生,生产力向更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请回答:
①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轻视新发明新技术的原因及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为大力发展新科技而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原因:思想保守和企图维持已取得的垄断地位。后果: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②措施:注重研究和引进应用技术,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网络人才。
③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使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国际竞争,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使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转向北美。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为“1900年,被电光照亮的巴黎”。

(1)请判断这张图片的真实性。并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为埃菲尔铁塔,其创造者为古斯塔夫·艾菲尔(1832—1923)。为了举办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组织者就规划设计招标,艾菲尔的设计中标。修建了两年,于世博会开幕前完工。该塔高300余米,为钢架镂空结构,铁塔用去1万多根钢铁材料,250万个铆钉。埃菲尔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碎片组成的
——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不过,这些碎片可不是塑料的,而是金属的,而且有18038个,重达
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根据材料概括铁塔诞生于这个时期的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真实。理由: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中,欧美国家步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材料;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需要体现19世纪科技成果的作品;电力的广泛运用;资本主义强大的工业生产;艾菲尔先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等。(任意4点即可)(如有其他言之成理的回答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美洲对钉子的大量需求可以判断是市场需求对工业革命产生造成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发明对应错误的是
A.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B.爱迪生——电灯泡
C.格拉姆——发电机
D.瓦特——蒸汽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⑴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三个即可)分别是什么?
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变革有哪些重大发明(各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改进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进行。手工工场的发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棉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汽车。
(4)作用:?使长途运输更加便捷,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冲击,有利于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